重症肌无力早期症状常被忽略

2017-05-02 17:04:19 来源:
分享:

由于眼睑下垂,而误去医院整形门诊手术,结果走了弯路,耽误了病情的正规医治……因《过把瘾》男主角被公众认识的“重症肌无力”,被认为是“难治之症”,乃至被称为“第2癌症”。现在它被公认为是1种慢性本身免疫性疾患,而易感基因、过度劳累、环境污染等致使人体免疫紊乱,或致该病。在临床上,经常有患者将重症肌无力的初期典型症状“眼睑下垂”,误以为是精神不振或年纪大了眼睑松弛。重症肌无力初期症状需重视,比如:出现复视(视物重影)、眼睑下垂且症状呈波动性、晨轻午重、疲劳后加重。

“眼睑下垂”误去整形门诊

1位患者因常感到眼睑下垂,因而到医院整形门诊求诊,希望通过整形手术来纠正眼睑下垂、常显“睡不醒”的面貌……但是,没想到的是,这位患者在接受了整形手术后,虽然局部改良了眼睑下垂等问题,但又出现了新情况:眼睛不能闭合……展转多家医院后,结果发现,患者患的是1种临床上的少见病重症肌无力。

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眼睑下垂等。在所有重症肌无力病人中,眼睑下垂这1症状出现频率可高达70%左右,且可产生于任何年龄,尤以儿童较为多见,6岁前至学龄期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发高峰。有的表现为眼皮耷拉下来,有的是1边耷拉,有的则是两边都耷拉下来,乃至遮盖眼睛,难以上抬。还有很多患者1边眼皮抬上去了,另外一边又耷拉下来,即“左右交替眼睑下垂”。但经常还有1些患者,误以为是自己精神不振或年纪大了眼睑松弛,盲目到整形门诊求诊,希望通过手术医治改正,结果走了弯路,致使误治。

病发与过度劳累等有关系

重症肌无力在临床上是1种少见病,得病率大约是每两万人中有1人。不但患者对疾病不甚了解,乃至部份临床医师也常常被其不同和多变的症状表现所迷惑,不能尽早做出正确诊断,致使延误诊治。

重症肌无力的病发与过度劳累有很大关系,比如:用眼过度、昼夜操劳,或因奔走繁忙而起居失常,体质降落。另外,像环境污染酿成的免疫功能降落、过度劳累酿成的免疫功能紊乱、病毒感染,和遗传酿成的基因异变等,这些因素与病发有关。临床上还较多见到伴发胸腺增生、胸腺瘤及其他本身免疫性疾病,比如:甲状腺功能亢进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红斑狼疮、溃疡性结肠炎等。该病**病发率无明显差异,40岁前女性病发率略高于男性,40岁后男性病发率逐步升高。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医治,会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,生活不能自理,乃至危及生命。

眼睑下垂、视物重影要救治

对重症肌无力,要初期发现,及时诊断,并系统医治,可以使病人在求医问诊进程中,少走弯路,更好减缓症状,控制病情。

重症肌无力的最典型症状就是眼睑下垂、视物重影、颈部无力、躯干肢体无力、脸部表情展现困难、声音低哑、说话带鼻音、咀嚼吞咽困难、呼吸困难等。该病还是1种慢性迁延性疾病,病程中减缓与复发、好转与加重交替,但经正规系统医治后,许多患者可到达病情控制,部份患者可有较长时间的减缓期。但精神创伤、各种感染、过度劳累、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,都可能致使疾病复发或病情加重。病人在冬季寒冷季节,常常会因感冒致使病情加重,为此,在冬春季节,应注意御寒保暖,预防病情反复,平时做到调理情志,起居有常,劳逸结合。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