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

2017-05-06 02:12:08 来源:
分享:

随意运动有赖于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。本病乙酰胆碱(ACh)的释放量很多于常人,但受体减少,大部份ACh分子直接被胆碱酯酶水解或在增宽的突触间隙中流失。当进行随意动作而产生连续神经冲动时,由于突触前膜中的囊泡补充不及时,ACh释放量逐渐减少,导致ACh和受体结合的概率更少,肌纤维因终板电位不足而不起反应,临床上即出现肌肉疲劳表现。

本病乙酰胆碱受体(AChR)的减少因本身免疫反应而至。大多数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能测到抗AChR抗体;血浆交换医治后,肌无力症状可暂时好转。本病的病发机制多是体内产生的AChR抗体,在补体介导下作用于突触后膜,使Ach受体大量破坏,致使突触后膜传递障碍而产生肌无力,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。

多数重症肌无力患者伴随胸腺异常,10%~20%患者合并胸腺瘤,约70%患者有胸腺肥大。胸腺切除术后,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,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减轻。在正常和增生的胸腺中都存在1种“肌样细胞”,其膜表面亦具有AChR,当机体遭到病毒或其他非特异性因子感染后,可致使“肌样细胞”膜上的AChR构型产生变化,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AChR抗体。然后引发神经肌肉接头处AChR的形态学改变而致病。

分享: